服务电话
人力资源管理动态

养老并轨引发提前退休潮 文件很快公布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7-08-27 22:01

全国共有200多万“事业编”的医生和总数高达1700万的教师,分别均属受改革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各地都传来消息,突击办理提前退休者已闻风而动

  【财新网(微博)】(记者 任波)国务院副总理马凯2014年底透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和企业职工并轨方案已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财新记者了解到,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司等具体操作部门正在紧锣密鼓根据方案赶写操作性的文件并最后斟酌。一位接近人社部的官员确认:“很快就会公布。”

  提前退休频现

  文件尚未见分晓,一些城市提前退休的风潮早已闻风而动。南方某三甲医院执业的一位医生告诉财新记者,一位“老领导”因此竟然提前办了退休。学校教师也未能免俗。各地都传来消息,部分大学频现突击办理提前退休的教职员工。

  全国共有200多万“事业编”的医生和总数高达1700万的教师,分别均属受改革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这是一项牵涉面颇广的改革。全国公务员近几年持续增长。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人数超过717万人。而据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2014年5月15日就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答记者问时的表示,中国共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

  早在数月前,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就公开对媒体披露,2014年7月1日,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将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他曾经做过调研,发现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老医生、老教授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扎堆儿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

  待遇鸿沟

  正是对改革后退休待遇降低的恐惧,触发了上述提前退休风潮。喧嚣的背后,是横亘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之间野蛮生长了20多年的一道养老待遇鸿沟。

  20多年前,中国启动养老制度转轨,企业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单位和个人缴费额度高,高达收入20%的单位缴费和8%的个人缴费额度下,企业职工养老待遇计发标准却十分偏低,有些地区只能达到职工退休前待遇的30%,最高也难超过60%,难望机关事业单位待遇之项背。机关和部分参公编制的事业单位仍沿用旧制度,由财政出资养人,养老金可达退休前工资的80%-90%。虽然连续十年上调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至今平均水平不过2000余元。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月平均为732.46元,事业单位人员为1367.42元,机关人员则是1531.74元。到2011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离退休金每年已经达到2.61万元,企业人员仅为1.81万元。根据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当年国家财政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付的退休金达到2848亿元。

  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成为阻碍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最坚硬的堡垒。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已被视为特权,也难以避免地埋下了社会矛盾的隐患。收入分配制度巨大的差异,引发社会各界人士日益强烈的不满情绪,频以实际行动不断呼唤制度的公平。2014年11月,黑龙江多地爆发教师罢课事件,也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单兵突进所带来的后遗症有关。作为改革对象的教师待遇和未改革地区形成明显的落差,加之当地财政收入并不充沛,更加放大了差距和不满。

  例如,在最初事发的肇东市,自2006年起作为当地启动的先行改革试点,要求教师等群体自行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费。一名当地教师当时对财新记者表示,肇东教师的月平均工资相较周边的贫困县还要低近千元。从2007年开始工资改革后,周边县市已经多次提升了教师的工资水平,而肇东只在2013年提过一次,频率和幅度都不及。肇东教师还要同时支付过百元的养老保险费,更显得负担沉重。在全国多数地区并未实行养老缴费的前提下,他们备感待遇不公。

  改革难度大

  “养命钱”的多寡,无人不敏感。据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的问卷调查,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而制度的不一致,也阻碍了人力资源在体制内外的流动,例如舆论高度关注的新医改,即因为体制内外福利待遇差别悬殊,使得医生向社会机构流动时顾虑重重,公立大医院对人力资源的垄断难以打破。

  同时,双轨制的存在本身也更进一步加大了未来改革的难度。据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携课题组测算,2010年中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约为2000亿元,2020年约为7000亿元,2035年约为2.7万亿元。这尚不包括养老金并轨后事业单位员工视同工龄等转制成本。越晚推进改革,改革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也正因为两套待遇悬殊的制度背后巨大的利差,几届政府意欲推动全国性的改革都无功而返,要么方案刚提上日程便被搁置,要么便是试点搁浅。2014年12月23日,人大财经委向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也指出,虽然后来一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据财新记者了解,主要表现在待遇的发放方面,仍和旧制度完全一致。

  重在调机制

  从目前上述人大常委会对外披露的信息来看,“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显然是此轮养老制度并轨的核心目标。

  为此,可以预料,各级财政和社保部门即将面临复杂的算账,巨大的对价必然要财政埋单,方能保证改革平稳进行。而整个改革过程能否秉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又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协调,这将决定最终并轨的成败。

  目前披露的改革要点,乃所谓“一个统一、五个同步”,这并不出乎观察者的意料。“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步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长期关注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青年学者胡继晔对此表示赞赏。他对财新记者说,从国际范围看,各国公务员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并轨是大势所趋,中国亦不例外。改革着眼将来,有利于整个社会保险体系的公平可持续发展。

  胡继晔表示,改革方案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党政机关公务员也纳入社保体系,力图彻底消除“双轨制”。“之前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问题已经阻力重重,这次连同公务员也一起改革,令人惊喜。”

(财新网)

上一篇:大数据与人才管理 欲说好困惑       下一篇:人社部:社保费率适时适当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