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经典管理文章

冯友兰:哲学的任务是教人超越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04-25 12:18


最新管理知识和经验方法请见赵国军老师最新著作《管理核能》如何以及激励及绩效促进企业发展一书。
有关薪酬设计以及绩效考核内容请见赵国军老师著作《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全案》(第三版),该书已累计印刷30余次。

冯友兰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这是一种觉解,正是这种觉解,使他做的事情对于他有了意义。
人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人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细节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自然境界:顺才顺习而行

 

一个人做事,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社会风俗习惯与社会制度要求去做,他对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这种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顺才而行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顺习而行是“照例行事”,人云亦云,无论是顺才而行还是顺习而行,他对于其所行的事情性质并没有清楚的了解。

 

此境界的人是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展示了人自然性的人格,他的需求与行为均是自然的。


二、功利境界:为自己的利而行

 

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自己”及“利”,有清楚的觉解,他的行为或是求增加自己的财产,或是求发展自己的事业,或是求增进自己的荣誉。他可以积极奋斗,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但其最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利而做事。尽管有时他的行为也非常有利于他人,但其动机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因此,他的人生境界,是功利境界。

 

功利境界的特征是“为利”的。所谓“为利”是为他自己的利。这里的“利”,包括“名”和“利”两个方面。


三、道德境界:为义而尽伦尽职

 

在此种境界中的人的行为是“行义”的。行义的行为是按照道德规律之“应该”行事。他的尽伦尽职只是成就一个“是”,并不计其行为所及的对象是不是值得他如此。义与利是相反亦是相成的。求自己的利的行为,是为利的行为;求社会的利的行为,是行义的行为。在道德境界的人了解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当然,在道德行为过程中,也可能带来某种利,但其在主观上是行义而不是谋自己利的。


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

 

在此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他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有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具有真正的理想人格。天地境界是最高的亦是最佳的境界。他有更广大的胸怀与更高尚的气节,真正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真正成为“天之骄子”。


在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比较多,大部分现在的人都处在这两个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应该成为圣的人,是需要修练才能够达到的。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冯友兰说,哲学的任务就是教人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而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前两者是人生来就有的,而后两者是人经过培养才能达到的,我们既要尊重自然的人和现实的人,又要培养自己朝着道德的人和宇宙的人的境界而努力。


上一篇:职场中的管理沟通策略       下一篇:总经理每周必做的12件事